要闻速递:“天使之吻”——岫岩陨石坑

岫岩陨石坑。刘天平摄

早就听说中国第一个被证实的、有着“中国第一陨石坑”美誉的地质奇观就在岫岩,但一直没有机会一睹其容颜。


【资料图】

4月14日,赶在“五一”假期前夕,记者一行从沈阳驱车前往岫岩,探游“中国第一陨石坑”。车行沈海高速,然后在海盘立交转向丹锡高速,直达岫岩县城。一路顺畅,一路好风光,尤其走丹锡高速一段,车窗外时不时闪现开满映山红的无名山坡、被雪白梨花包围的小村庄。

陨石坑在县城的东北方向,两地间的直线距离很近,约17公里。从岫岩县城出发,走张庄公路。怕走冤枉路,便开了导航,目的地“岫岩陨石坑”。走走停停,用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到达陨石坑所在的古龙村。接近目的地时,路边有“中国第一陨石坑”的大幅广告牌。大家都未来过陨石坑,越是接近,好奇心越强。

巨碗

车过两山间巨大豁口,就算进村子了。除了介绍陨石坑的展板,以及一两处标有“陨石馆”字样的民居外,村口没有更多的现代旅游设施。这里属免费景区,一个原生态自然景区。

古龙村有多个村民小组,陨石坑里是其中一个,叫罗圈里村民组。一听这名字,就有一种感觉:这村名怕是因陨石坑而得的吧?对,在被证实是陨石坑之前,因村子奇特的地理地貌,很像当地人筛米筛面用的罗的罗圈,所以就随性起了个名,叫罗圈里。

站在“罗圈”的中心,向四周望去,高矮差不多的小山连绵围合成一个巨大圆圈,人宛如站在“巨碗”中央。回首进村时的豁口,被近山遮挡,反而看不到了,“巨碗”看起来更像一只碗了。唠起罗圈里,村民说,以前也不知道俺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地方是个陨石坑。后来,专家、科学家来了一拨又一拨,最后论证是百分之百的陨石坑。“这个大坑,直径1800米,坑深150米。”村民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深吻

这些年,自驾出游方便了,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地质奇观探秘者来村里,尤其是“五一”之后至“十一”黄金周这段时间。冬天下雪了,也有游客来拍照。

据了解,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多家科研单位先后到罗圈里实地考察,希望验证对陨石坑的推测,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确定。20多年后,考察活动有了新进展。

2007年初,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博士率科研人员到岫岩展开研究,并初步将此处独特的地理地貌命名为“岫岩坑”。在第一年度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即在坑区地表岩石中捕捉到了撞击冲击波作用遗留下的物理变化痕迹。2009年3月,陈鸣率队再次来到“岫岩坑”,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钻探勘测,揭示了坑体深部的地质构造,并获得了珍贵的深部岩石样品。经过分析,科研人员找到了陨石强烈撞击导致靶区岩石发生变形、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岩石和矿物发生冲击变质的系列证据,并最终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该坑为5万年前“天外来客”陨石“深吻”地球留下的“吻痕”。2010年,《岫岩陨石撞击坑的证实》发表在《科学通报》第54卷22期,岫岩陨石坑遂成为国内首个被科学证实的陨石坑。

姊妹

资料显示,地球表面第一个陨石撞击坑被证实的时间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即美国的巴林杰陨石坑。从那时起,一个个被证实的陨石坑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迄今为止,地球上已经发现了170多个陨石撞击构造。陨石撞击坑对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物变迁,以及成岩成矿作用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作为地质奇观,许多陨石坑被作为稀缺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

有趣的是,地球上的陨石坑有大有小,而岫岩陨石坑与美国巴林杰陨石坑产生的时间相近、大小相当,堪称“姊妹”。

巴林杰陨石坑是2至5万年前陨石撞入地球形成的陨石坑,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一片平坦高原上,坑宽1264米、深174米。

谜团

来到罗圈里时,村民都会提起被证实是陨石坑之前的一些不解之谜。

逄德光是罗圈里村民小组组长,1970年生人。其先辈很早就来罗圈里生活,至今已有了第五代人。他说,目前罗圈里有65户人家、274口人,有近千亩耕地及大面积柞蚕场。村里有口奇怪的老井,把水打到盆里,静放一会儿,会发现井水微黄,而且水面漂着一层油花,根本没法喝。除了井水怪,村里还有一个怪现象,当时无法理解,那就是地下埋藏着一种黑色的泥土,挖出来,晒干后,扔到火里能燃烧。

随着科学家的到来,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先形成了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大约在3.9万年前,在地势较低的坑东部形成缺口,湖泊逐渐消失,最终演变成今天所看到的碗形凹地。能燃烧的黑土,就是湖泊沉积物,叫“草炭土”。由于地层中有湖泊沉积物,“碗底”的井水漂油花就能解释通了。

“那口井,早就没有人饮用了。十多年前,村里在半山腰找到了几处甜水源,村民家或用上了自来水,或用自家水井水。上个世纪60年代,镇上来村里挖过草炭土生产化肥,几十年不挖了,土坑已经被泥沙掩盖了。”逄德光说。

营生

据了解,罗圈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满族,每年“五一”以后,游客多了,几户开农家乐的,都要准备一些满族美食。除了酸汤子、炒馇子外,当地还有一种特色美食——桲椤叶饼。在村里开奇石馆的胡德忠的妻子逄淑静就是制作桲椤叶饼的好手。把桲椤叶子摊平,抹上一层薄薄的热水和就的玉米面,再将以水芹菜和瘦肉为主料的馅料包起来,上锅蒸熟便成了。咬一口,唇齿留香,同时有一种淡淡的桲椤叶的清香。

罗圈里村民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养蚕。这里养的是柞蚕,分春秋两茬,有的村民一年养两茬,有的养一茬。养得好的,一年有两茬收入,净剩10万元不成问题。全村养蚕年均收入百万元左右。

我们即将离开罗圈里,结束此次行程。说到陨石坑的未来、罗圈里的未来,村民们满是期待,希望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陨石坑资源,希望日子会美上加美!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采写

    标签:

    为你推荐

    辽宁聚焦农资加强涉农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助力保障春耕生产

    进入春季以来,我省各级检察机关聚焦农药、种子、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资方面问题,加大涉农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来源:辽宁日报 22-03-27

    辽宁沈阳首次启动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 确保满足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和涉疫垃圾的收运处置工作,沈阳市日前首次启动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在原有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置能力

    来源:辽宁日报 22-03-27

    河北印发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 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

    近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到年底,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进一步规范,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

    来源:河北日报 22-03-27

    河北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断增强行业创新能力

    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近年来,我省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创仿结合、品种优化、链条延伸为主攻方向,大力支持创新药

    来源:河北日报 22-03-27

    河北发布通知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 推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近日,省住建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提出,

    来源:河北日报 22-03-27
    返回顶部